为有效应对疫情,充分发挥我院经济学科服务国家或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智库功能。学院在公众号和学院网站开设“经济之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建议”专栏,登载我院教职工撰写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相关资政成果。
第二期目录
数字经济、AI赋能、社区消费等成关键词,疫情下消费市场呈现新趋势
作者:宋瑛、叶蕾、张弛
疫情让消费者对汽车的健康辅助功能产生新需求
作者:黄潇
数字经济、AI赋能、社区消费等成关键词,疫情下消费市场呈现新趋势
宋瑛、叶蕾、张驰
新冠肺炎疫情对重庆的经济社会影响日益显现,为了应对重大疫情,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了比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更为严格、有力的管控措施,如限制人口流动、管制公共场景消费、人员隔离等管控措施,促使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催生商业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经济。消费市场转型升级趋势进一步提速,消费市场呈现新的特点。当前消费服务行业企业应保持冷静,把握新冠肺炎疫情下消费市场的新特征与新趋势,抢抓未来机遇,转危为机,进一步加快消费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在消费转型升级趋势中实现优先布局与高质量发展。
即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未来改善型需求将获释放
受重大疫情影响,全国绝大多数居民足不出户,即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消费领域主要为实物类商品。二是商品消费集中在生活必须品和口罩、消毒液等防控应急物资,民众对品质类、时尚性、选购性、享受类商品的消费需求受到严重抑制,如纺织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珠宝类、通讯器材、家电家具、建筑装潢、石油汽车等改善型商品滞销。三是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认知提升。由于居民宅居在家,网上买菜、团购买菜成为刚需。电商平台大量供应的“产地直销农产品”,提升了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原产地”认知,固化其对农产品品类和品质的需求。从长远看,一方面前期积压的改善型、享受型消费将在疫情后得到大量释放,企业应着重提振消费者信心,满足消费者对改善型、品质型、享受型商品及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生鲜经营企业应着力基地建设、产地溯源等供应链建设,优化商品结构。
数字经济提速,网络消费成为主流消费业态
疫情倒逼数字经济提速,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服务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异常活跃。预计未来我市网民数量和网络消费者占比将大幅度提高,网络消费成为主流。2003年的SARS疫情使得阿里巴巴、淘宝一路崛起,此次疫情将使中国城乡网民进一步扩张,尤其是让过去思想较保守的中老年群体、农村居民体验到线上消费的可靠性与便利性。用户年龄与地理位置差别催生多样网络消费新模式。综合性电商、生鲜电商体现出较强的供应能力;传统零售商灵活应变开展“线上下单、配送到家”新模式;抖音、快手等直播式、视频式新兴渠道持续扶持个别受疫情影响销售经营困难者,尤其为农产品生产者带来不可忽视的帮助。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得线上线下协同的全渠道模式迎来真正的春天,推动消费场景和营销模式创新,也进一步固化居民网络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
AI技术赋能,无人设备实现多元化场景应用
阻断疫情传染重要措施是减少人员交流接触,即使在网络消费新模式下,电商仍需依赖传统人工配送方式,例如美团、蜂鸟等服务依旧难以彻底做到零接触。同时对配货人员、配送运输人员行为活动也难以做到全时监控,在疫情严重期间也存在潜在威胁。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利用高新无人技术为网络消费模式赋能,如阿里巴巴在火神山医院开设的无人超市、京东抗疫无人机在武汉进行医疗物资的智能配送、瑞幸无人咖啡机在武汉六七二医院投入使用,还有智能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机器人餐车等智能无人化服务,这些均降低顾客和商品之间的渠道距离,实现无接触操作,同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性。重大疫情助推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无人服务,使消费者、生产商、渠道商均看到无人技术在生活场景的巨大应用价值,无人服务技术将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商贸流通领域迅速普及。
社区消费成为消费重要场景,并将加速社区商业布局
疫情防控期,出行距离成为消费者首选因素,疫情将人们从消费公共场景“赶至”社区,社区成为疫情防控和居民生活保障的坚强堡垒,并成为线上线下商业联结消费者的关键节点,显著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商业的依赖。尤其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区域,网络电商无法配送到居民点,社区团购、社区生鲜超市、社区便利店发挥了重要的组织货源和配送到家的作用,有力保障了民众基本生活的需要。通过疫情,政府进一步意识到社区与社区商业的重要性,必将下一步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商业综合体、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等商业设施建设,这将从长期改变城区以商圈为核心的消费场景,形成社区商业和商圈经济哑铃式商业布局。
疫情促使消费观念反思,质量安全和绿色消费成为共识
此次疫情爆发与蔓延的缘由与食用野生动物、不健康的卫生习惯直接相关,经过2003年、2020年两次重大疫情,引发了广大民众对长期存在的一些消费陋习、不科学的消费习惯进行深刻反思,基于健康安全的消费理念成为共识。未来,民众将更加关注商品食品质量安全和自身防护,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持续热点;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销售配送全过程监管与可视化的企业将受到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于消毒用品和日常防护的消费习惯将会增强,将进一步催生健康产业的发展。
(作者:宋瑛,博士,副教授,新葡萄8883官网AMG副院长;叶蕾,新葡萄8883官网AMG2018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张驰,博士,新葡萄8883官网AMG教师)
转载自《上游新闻》
疫情让消费者对汽车的健康辅助功能产生新需求
黄潇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目前已有31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不少地区为了应对疫情,更采取了“封城”、“封村”等措施。这对于汽车产业的冲击显而易见,一方面使得汽车销售出现断崖,打乱了不少车企的新车投放计划;另一方面也导致汽车生产大面积停顿,使年销量达2100余万辆的我国汽车市场按下了暂停键。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汽车生产及销售企业应瞄准机遇,积极调整。
第一, 全力满足应对疫情用车需求,体现社会责任。
抗击疫情急需大量的医疗卫生物资,而负压救护车、转运救护车等专用车辆就是重要一环。为此,汽车生产企业可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产能配备,充分发挥产业链的集成优势,全力保障抗击疫情所需车辆的生产。
第二, 在危机中洞见机遇,积极调整销售策略。
本次疫情冲击凸显出数字经济的巨大潜能,对汽车销售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以4S店展销为主的渠道格局将迎来重大调整。尽管不少车企此前已触及线上销售,但多数只是初步将4S店展厅复制到网络平台,未能整合汽车消费的整套功能。未来,基于“云卖车、云服务”概念的网络展销,将集汽车展示、汽车文化、汽车销售、汽车定制、汽车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实现在线汽车展销,而且可以按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来进行定制生产,必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汽车销售格局。
第三, 提前预判市场需求热点,积极优化产品配置。
在本次疫情的催化下,汽车消费中的健康需求将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将更加关注汽车的健康辅助功能,相关的支付意愿也将增强。为此,汽车厂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应将汽车的健康辅助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卖点。这不仅包括正日益普及的PM2.5空气净化系统,而且包括细菌过滤、驾驶员健康监测、氧饱和测量、生物防化等辅助设施。上述功能配置与否将成为今后汽车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得分点,同时也将拉动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作者:黄潇,博士,副教授,新葡萄8883官网AMG副院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自《上游新闻》